潮新闻报道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超亿元村名单的通知》,台州市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这也是该村连续第三年获此认定。
(相关资料图)
但鲜有人知道,早在上个世纪末,整个涛头村因为一场天灾几乎“覆灭”,涛头村也因此重创雪上加霜,一直是三门县最贫穷的村庄之一。然而涛头村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从一穷二白,到当地远近闻名的养殖村,再到小海鲜走出国门的“明星村”,通过20多年的披荆斩棘,实现了村子脱贫“重生”。
从“废墟”中重振的“贫困”村走向世界
20世纪末的台州市三门县涛头村,当地人提起来都直摇头。当时的三门县总体经济水平在台州全市属偏低水准,而涛头村更是县里垫底的贫困村,当地流传着一句老话:“嫁女嫁涛头,不如到郑公山做黄牛。”
1997年8月,村里本就疲弱的种植业,遭遇了超强台 风,涛头村不仅4000余亩橘园、水稻、棉花全部绝收,而且农田被海水浸泡,土地盐碱度高达10%以上,这意味着接下去数年内,涛头村的田地无法种植任何作物。这让本就贫困的村民雪上加霜。
“不能种庄稼,我们就改养殖!”当时,村里年纪刚30出头的村民林后宜思维活络,借着之前在外面学来的经验,鼓励村民一起“转型”和“破冰”。村里很快成立了“三门县涛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后宜扛起生产组组长的担子,每天带着组员挖河道、下海塘,饲养青蟹等海产品。
一桶桶金随之进村了,村民们的口袋也在慢慢变鼓,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海产养殖的队伍中来,涛头村本身的局限性开始显现。5000多亩海塘供不应求,不仅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很多村民根本拿不到海塘进行养殖。
林后宜开始引导村民去三门蛇蟠乡、宁波、江苏等地养殖。周边可用空间都被开发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国外。2014年,林后宜带着村里几名养殖青蟹的行家里手,一起到马来西亚考察。相比国内,马来西亚地广人稀,租金便宜,而且气候和土壤也非常适合饲养青蟹,可以大大降低饲养青蟹的成本。经过两年的准备,2016年成功试养三门青蟹,并在2018年,开始在马来西亚大规模养殖。
近几年,在林后宜的带领下,村民们的养蟹触角越伸越远,除了马来西亚,他们还在斯里兰卡以及非洲的莫桑比克,通过综合混养模式和养殖技术,在海外养殖出好的产品进行内销。
用科技和生态“武装”的养殖塘
除了“横行全球”的养蟹大队,也有不少养殖户选择留守当地。面对局促的养殖塘,条件有限的饲养环境,村民们也都学习用科技以及搞好生态,将局限性打破,确保养殖塘的平稳和活力。
在涛头村村口的一处简陋平房内,今年已经60岁的养殖户陈华法正在房间内忙碌地配“药水”。在最里间,一个一人多高的化学设备正在运作着,如同西瓜汁一般的红色液体在巨大的玻璃罐体里翻腾着,乍一看,好像陈华法在做什么化学试验,事实上,这是陈华法用来掌控自己养殖塘水质的“法宝”。
“这是我花了近10万买来的一套设备,这个大型的发酵罐里放置的是一种光合细菌。”陈华法介绍,这个光合细菌可以净化海水,调节水质,增加养殖塘溶氧量,而且菌体本身含有大量的促进鱼虾蟹生长的活性因子,是养殖户增产提质的生物“好帮手”。虽然这套设备价格不便宜,但陈华法认为很值得。
“现在我们养殖户的观念都变了,要发展生态养殖、科学养殖。塘里的水产品生活环境好了,养殖出的海鲜品质才好。”
陈华法表示,自己之前做海鲜批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一口塘。“种改养”初期,大部分村民不懂水产养殖,时常有省、市、县的专家到村里做水产养殖培训,陈华法那会儿也都在认真学习,渐渐地,靠着技术指导和村民们自己摸索,水产养殖产业逐渐在涛头村推开,而陈华法也是其中比较懂“科技”的养殖户。
在陈华法的养殖塘里,混养着青蟹、血蚶、小白虾、蛏子等小海鲜。海产品养殖,光水质好还不够,“吃”得也很讲究。陈华法用来喂这些小海鲜的饲料,都是自己“特调”的。“现在天气热起来了,水质比较容易震荡,我每天都要严密监测水质变化,及时干预,确保水质稳定,让小海鲜可以更好生长。”
在养殖塘两侧,陈华法还种了许多红树林。他表示,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功能。他透露,自己仍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一旦发现有利于自己养殖塘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的技术,他都会学过来试试。“毕竟要做好现代养殖业,没有技术支撑和科技手段可不行。”
构建血蚶产销全产业链的共富工坊
“现在是血蚶‘长身体’的黄金时间,再过几月,血蚶就会迎来丰收季。”站在波光粼粼的养殖塘前,雷华米难掩兴奋。
雷华米是涛头村“血蚶共富工坊”的负责人,“血蚶共富工坊”由渔塘体验区、展示厅、人才助富驿站、直播基地、共富广场和加工车间等6个区块构成,集血蚶的展示宣传、技术支持、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努力构建起一条血蚶产销全产业链。
在三门,名气最大的肯定是青蟹。然而事实上,能够稳定且丰产,给村民带来大收益的小海鲜,能站上C位的一定少不了血蚶。涛头村连绵的海塘,恰好位于咸淡水的交汇处,特别适合血蚶生长。据了解,涛头村全村现有400口养殖塘,300多户养殖户,家家户户都有在搞血蚶的养殖。
而“血蚶共富工坊”的设立,正是为了给血蚶养殖户和收购商建立起一个“易售易收”的平台。在血蚶丰收季,往往血蚶一捞上岸就直接被抢收走了,40粒一斤等级的血蚶收购价12元,送进加工工坊“美化”一番,每斤血蚶售价能再贵一元,很多养殖户见收益好,也有意向加入。
“我们一般是按照销售需求进行加工。”雷华米解释。共富工坊的销售渠道分为国内批发、直播零售以及国外批发三种。批发的血蚶会通过流水线进行初步筛选,去除空壳,按大小分级打包。而出口的血蚶,还要进行一道抽样检测。如果发货目的地较远,工人凌晨2点就开始捕捞,6点前发车前往上海进行空运,出口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近些年,“血蚶共富工坊”紧跟时代步伐,设立电商直播基地,组建“红心”直播团队,并且注册“花鼓漫珍鲜”特色小海鲜商标。雷华米指出,之所以取名“红心”,因血蚶打开来汁水如同血色而得名,“像是跳动的心脏。”
借着直播平台,推开“红心”直播间的窗户,消费者就能看到连片的海塘,有时主播会直接走进塘间吆喝,让消费者亲眼看到小海鲜出水,随后进行彻底清洗,再用特制的保温纸箱包装,冷链运输——整个过程让消费者尽收眼底。这般高品质又新鲜的血蚶,很难让人可以抵挡住诱惑。
“我们在几个平台都播过,效果不错。头两次线上直播就卖出小海鲜3万多斤。”雷华米说。
上一篇:神秘小人(关于神秘小人介绍)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